材料人报告丨五年内国内常发Nature、Science的团队,要保研考研做博后的你一定要知道


Nature和Science作为当今全球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,在科学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;现在就让小编来盘点一下过去五年内材料领域国内常发Nature、Science的团队,一睹大师们的风采。

Nature、Science发文情况

本次调查报告以Web of Science为检索工具,在2014年到2018年,中国高校参与及合作研究共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101篇材料类文章。尽管总数量令人可喜,但是其中独立研究的工作却仅有6篇,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独立科研水平能力还有待提高。

Nature、Science发文量前10的机构

以下排名所涉及的文章数量为机构独立研究和参与合作论文的总量,其中,上海滚球体育 大学的六篇文章均为参与合作论文。

次序

机构名称

发表文章数量

1

中科院

18

2

清华大学

6

3

北京大学

6

4

上海滚球体育 大学

6

5
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
4

6

厦门大学

4

7

浙江大学

4

8

南京大学

4

9

天津大学

4

10

湖南大学

3

表中给出了在NS发文前10的大学排名。毫无疑问中科院排名居首高达18篇,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紧随其后。令人比较诧异的是上海滚球体育 大学,发文数量也达到6篇。这并不是小编调研的失误。而是确有其事,上海滚球体育 大学与海外学者合作较多,所以挂名了6篇NS并不为奇。

常在Nature、Science上发文的团队

1. 中科院金属所卢柯

卢柯院士作为作为一名杰出的材料科学家,他的成长史充满了传奇的色彩。16岁上大学,28岁成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,36岁被任命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,38岁当选中国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,41岁成为美国《科学》杂志创刊以来第一位担任评审编辑的中国科学家。

卢柯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金属电化学愈合、摩擦磨损、梯度纳米结构材料和纳米层片结构材料。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,不仅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过十几篇文章,而且这些论文的引用量也是大得惊人。

过去五年中,卢柯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三篇文章。

文献链接

1. 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of nanograined metals below a critical grain size

(Science, 2018, DOI: 10. 1126/science.aar6941)

2. Grain boundary stability governs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in extremely fine nanograined metals

(Science, 2017, DOI: 10. 1126/science.aa15166)

3. Making strong nanomaterials ductile with gradients

(Science, 2014, DOI: 10. 1126/science.1255940)

课题组主页:http://lu.imr.ac.cn/page/index.aspx

2. 厦门大学郑南峰

郑南峰,1998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;2005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;2005-2007年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,2007年回到厦门大学任特聘教授,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,同年受聘为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,2016年6月获“中国优秀青年滚球体育 人才”奖。

郑南峰团队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表面化学,涉及多功能纳米颗粒,晶化的纳米孔材料和基于纳米颗粒的催化剂等新型功能材料。从表面配位化学的角度,在分子层面上研究复杂的固体材料表界面化学过程,揭示纳米效应的本质。

过去五年中,郑南峰团队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两篇文章。

文献链接

1. Photochemical route for synthesizing atomically dispersed palladium catalysts

(Science, 2016, DOI: 10. 1126/science.aaf5251)

2. Interfacial Effects in Iron-Nick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