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t. Commun.:准固态钠电池中钠离子传导通道的仿生设计


一、【导读】

由于有机液体电解质的高可燃和易泄漏给钠离子电池(SIBs)带来了安全挑战,准固态物电解质(QSSE)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强的机械强度,可为电池提供稳定的工作条件,在固态钠电池(SSB)中的实际应用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。含有特定官能团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(COF)结构可以提供均匀分散的跳跃位点,同时消除电解质重组产生的阻抗,这表明COF是Li+/Na+传导的理想平台。受生物系统启发,仿生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,在离子传导特性方面,生物膜的离子通道呈现带负电荷(-COO-)内壁和亚纳米通道结构,可实现Na+/K+的选择性快速运输。此外,这种亚纳米空间可以将溶剂分子限制在QSSE中,这有利于提高电极/电解质界面相容性并降低颗粒之间的界面阻抗。受此启发,在COF中引入亚纳米孔径和-COO-修饰的骨架可以被认为是模拟生物膜离子通道的良好方式,通过在原子水平上对化学结构的精确修饰,基于COF的生物离子通道的QSSE,可以作为研究离子传导机制的理想平台。

二、【成果掠影】

近日,中国石油大学的范壮军教授、刘征博士及燕友果教授以细胞膜的生物离子通道为灵感,开发了一种-COO-修饰的COF作为Na+准固态电解质(QSSE)。研究表明,这种准固态电解质具有由相邻的-COO-基团和COF内壁形成的亚纳米Na+传输区(6.7-11.6 Å),可实现Na+沿着亚纳米尺寸的电负性区域传输,从而产生Na+在25 ± 1 °C时,电导率为1.30×10-4S cm-1,氧化稳定性高达5.32 V(相对于Na+/Na)。在Na||Na3V2(PO4)3纽扣电池配置中测试准固态电解质证明了快速反应动力学、低极化电压和在60 mA g-1和25 ± 1 °C下超过1000个循环的稳定循环性能,每个循环容量衰减0.0048%,最终放电容量为83.5 mAh g-1。研究成果以题为“Bioinspired design of Na-ion conduction channels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quasi-solid-state sodium batteries”发表在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。

三、【核心创新点】

由相邻的-COO-基团和COF内壁形成亚纳米Na+传输区(6.7-11.6 Å),随后利用DFT计算和MD模拟研究了仿生COF的Na+输运机制,揭示了钠离子仿生通道设计可实现Na+沿着亚纳米尺寸的电负性区域传输,从而使Na+电导率高达1.30×10-4S cm-1,并且在25 ± 1 °C时氧化稳定性高达5.32 V。

四、【数据概览】

1结构设计© 2023 The Authors

由相邻的-COO-基团和COF内壁构建的亚纳米级Na+输运区的仿生概念图示。

2 COF材料的结构表征© 2023 The Authors

(a)TPBD、TPDBD、BD、DBD和TP的FTIR光谱。

(b)TPBD和TPDBD的部分单元结构。

(c)TPBD、TPDBD和 TP的 13C CP-MAS 固态 NMR光谱。

(d)TPBD、TPDBD和 TPDBD-CNa的XPS C 1s光谱。

(e)TPBD、TPDBD和 TPDBD-CNa的XPS O 1s光谱。

(f)TPDBD的SEM图像。

3仿生Na+通道© 2023 The Authors

(a)各种COF的Zeta电位值。

(b)TPBD、TPDBD和TPDBD-COO-的静电势图。

(c)NaTFSI与TPDBD和TPDBD-COO-之间的优化配位结构。

(d)NaTFSI和TPBD、TPDBD和TPDBD-COO-之间的键长。

(e)TPDBD-CNa中的仿生通道示意图。

4 COF-NaTFSINa+传输机制© 2023 The Authors

(a)TPBD、TPDBD和TPDBD-CNa中Na+和TFSI-的分布模式。

(b)TPDBD-CNa-NaTFSI的MD模拟示意图。

(c-e)TPBD-NaTFSI、TPDBD-NaTFSI和TPDBD-CNa-NaTFSI的Na+密度映射。

(f)TPDBD通道边缘和中心的Na+传输速度。

(g)三种COF中Na+随时间变化的MSD结果。

(h)TPDBD中-COOH/-COO-基团与Na+之间的相互作用能。

5 COF-QSSE的物理化学性质和Na+传导© 2023 The Authors

(a)制备的TPDBD-CNa-QSSE、TPBD-QSSE和PC溶剂的FTIR光谱。

(b)PC-Na和PC-NaTFSI中的Na-O键长。

(c)PC、Na+和TFSI在TPDBD-CNa中的分布示意图。

(d)TPDBD-CNa-QSSE和TPBD-QSSE的离子电导率的Arrhenius图。

(e)Na|TPDBD-CNa-QSSE|Na对称电池的电流—时间曲线。

(f)已报道的Li+/Na+SSE的典型性能对比。

6 COF-QSSE的电化学窗口和Na沉积/溶出© 2023 The Authors

(a)SS|TPBD-QSSE|Na和SS|TPDBD-CNa-QSSE|Na不对称电池的LSV图。

(b)基于DFT计算的TPBD和TPDBD的HOMO和LUMO值。

(c)在25 ± 1 °C和0.01、0.03、0.04、0.1、0.2、0.5、0.6和 0.8 mA cm-2下,Na|QSSE|Na的Na沉积/溶出的倍率性能。

(d)Na|QSSE|Na在电流密度为0.01 mA cm-2和25 ± 1 °C下沉积/溶出曲线。

7非原位XPSSEM表征© 2023 The Authors

(a)TPDBD-CNa-QSSE/TPBD-QSSE在Na||Na电池中0.02 mA cm-2和25 ± 1 °C下超过20个循环以及TPDBD-CNa-NaTFSI/TPBD-NaTFSI的C 1s、O 1s、F 1s和Na 1s的XPS图像。

(b)Na|TPDBD-CNa-QSSE|Na超过20个循环的金属钠深度剖面的C 1s、O 1s、F 1s和Na 1s的XPS。

(c-d)TPBD-QSSE和TPDBD-CNa-QSSE循环膜在0.02 mA cm-2和25 ± 1 °C下超过20个循环的SEM图像。

(e-f)TPBD-QSSE和TPDBD-CNa-QSSE的循环钠金属在0.02 mA cm-2和25 ± 1 °C下超过20个循环的SEM图像。

8 Na|QSSE|NVP/C电池和安全特性© 2023 The Authors

(a)NVP/C的XRD图案。

(b)NVP/C的SEM图像。

(c)不同比电流下的电压滞后柱状图。

(d)Na|TPDBD-CNa-QSSE|NVP/C和Na|TPBD-QSSE|NVP/C电池在12 mA g-1下的充电/放电电压曲线。

(e)Na|TPDBD-CNa-QSSE|NVP/C和Na|TPBD-QSSE|NVP/C电池在 0.1 mV s-1时的CV曲线。

(f)TPDBD-CNa-QSSE的燃烧行为。

(g)溶剂渗透玻璃纤维隔膜的燃烧行为。

(h)Na|TPDBD-CNa-QSSE|NVP/C电池在60 mA g-1下的长循环稳定性。

(i)Na|TPDBD-CNa-QSSE|NVP/C铺展的软包电池在12 mA g-1下循环160次的循环性能。

五、【成果启示】

通过将-COO-基团引入COF内壁,构建六个亚纳米区域,制备具有仿生Na+通道设计的COF-QSSE。受益于空腔和羰基结合位点的准确尺寸,溶剂被限制在仿生亚纳米通道中,基于COF的QSSE表现出1.30 × 10-4S cm-1的高 Na+电导率和在25 ± 1 °C 时高达5.32 V的氧化稳定性(相对于Na+/Na)。DFT计算和MD模拟表明,Na+在亚纳米通道中发生孔壁吸附现象(高度集中于羰基),而-COO-固定在COF内壁上的基团有利于NaTFSI的快速解离。此外,Na沉积/溶出实验中的电解质/电极界面在900小时的循环中是稳定的。当与NVP/C正极、Na金属负极和TPDBD-CNa-QSSE膜组装时,SSB在1000次循环后每次循环显示0.0048%的容量衰减。

原文详情Bioinspired design of Na-ion conduction channels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quasi-solid-state sodium batteries(Nat Commun2023,14, 3066)

本文由大兵哥供稿。

分享到